为了规范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工作和便于使用学科分类代码在数据库中检索论文,我国有关部门要求在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中标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号码(简称中图分类号)和国际十进分类法(UCD)号码。另外,为了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 Read more
随着学术论文标准化日益深入,为了便于期刊对论文进行分类并方便读者按照学科检索论文,有些期刊开始要求作者提供论文分类号,例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中图法分类号、《数学评论》的文献分类号、《国际物理学分类表》的分类号等。这些分类方法涉及庞大复杂的学科分类规定,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无疑是比较陌生的。 由于学科... Read more
论文是学术研究的产物,是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而且通常没有稿费。当你听说发表论文需要作者自掏腰包几千美元时,是不是对作者的这种倒贴感到非常惊愕?没错,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叫做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它是一个复杂话题,我们将分几篇文章深入讨论开放获取产生的原因、对各利益方造成的影... Read more
SCI论文在科研业绩评价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在发表SCI论文时,会面临选刊的问题。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学术论文质量分类政策中,把顶级学术论文定义为质量评价最高等级,然后是一类学术论文,其次是二类学术论文,以此类推。有些学校规定顶级学术论文是在《Nature》、《Science》、《Cell... Read more
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的论著在学术界能够发挥影响力。从投稿发表的角度看,提高影响力的办法是在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从自我宣传的角度看,提高影响力的办法是使用汇集个人学术信息的平台发布论著列表供他人查询。ResearcherID(研究人员识别码)正是这样一个工具。 什么是引用、学术影响力和S... Read more
评价一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每个科研人员关心的敏感话题。影响力是个人学术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涉及薪资、职称、奖惩、经费等利益。中国古代便有“煮酒论英雄”的说法,以及隋唐演义中的十八条好汉的武功排名榜。人们对能力排名津津乐道。如何评价自身科研能力,对于学者来讲是无法回避... Read more
为了使用标准化手段管理知识创作界的作者姓名和机构名称的混淆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指派非营利机构ISNI International Agency作为注册机构采用ISNI进行管理。ISNI是Int... Read more
ORCID的全称是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entifier,译为开放研究贡献人员身份识别码。ORCID也是创立该识别码的国际性非赢利组织的名称,网址是www.orcid.org。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和成果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两个严重问题是身份无法分辨和标识不统一... Read more
在2015年一月,比尔·盖茨及梅林达基金会首次声明开放获取政策,这将成为影响学术研究分享的重大改变。该基金会为全世界最大的科学研究慈善基金会 (每年捐赠四亿美元以上),为了推广免费获取政策与鼓励科学研究圈内的合作风气,该基金会建立了自己的开放获取政策。该政策在2015年声明后有两年的宽限期,让期刊能... Read more